作者:赵礼杰律师 时间:2016年6月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加速向知识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日益成为企业间竞争的焦点。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然而,由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涉及技术、法律、财务、人事、运营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管理科学,导致很多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并不具备足够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因此,加强并不断深化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高度的时代紧迫性。
虽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纷繁复杂,但与其他管理科学类似,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也应存在着若干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如能掌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原则,则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将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于是,在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中,对基本原则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本文将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的视角,结合作者自身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实践经验,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需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探讨。
一、价值导向原则
价值导向原则,是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当以给企业带来价值为基本导向。此处的价值,可以为经济价值,也可以为社会价值;可以为直接价值,也可以为间接价值;可以为显性价值,也可以为隐性价值。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遵循价值导向原则。相应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至少做到如下两点:
第一、应时时、处处确保所做工作给企业带来价值。其中,时时就是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每时每刻。处处就是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
第二、应力争每项工作对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确保每项工作都能给企业带来价值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价值导向原则的基本前提,使每项工作对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则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价值导向原则的终极目标。
显然,任何不遵循价值导向原则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行为,都是不符合企业自身利益的行为,应当予以坚决摒弃。
二、宏观微观相结合原则
宏观微观相结合原则,是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当将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有机相结合,不能厚此薄彼。在本文中,宏观管理是指针对整个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层面的宏观事项(例如管理思路、管理方法等)所进行的管理;微观管理是指针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的执行层面的具体事项(例如专利申请、商标复审、域名争议、软件著作权登记、商业秘密诉讼等)所进行的管理。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而言,宏观管理为微观管理提供指导,是微观管理的保证,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提供支撑,是宏观管理的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而言,如果过分专注于专利申请等具体事项而忽视知识产权管理方法等宏观问题,往往导致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过分专注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等宏观事项而轻视专利申请等具体工作,往往导致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有遵循宏观微观相结合原则,让宏观管理始终指导和引导微观管理,让微观管理不断充实和丰富宏观管理,才能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更加科学和客观。
三、考核驱动原则
考核驱动原则,是指应当通过考核来驱动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任何具有既定目标的工作,都需通过考核来引导、评价和修正其完成情况,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也不例外。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当遵循考核驱动原则。其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考核对象包括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例如专利工程师、商标专员、IP流程文员等)、企业内其他相关人员(例如研发人员、销售人员、采购人员等)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全部人员。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应当与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以保证考核的驱动作用。
为保证考核的效果,在遵循考核驱动原则时应努力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确保考核的牵引性。考核应当能够引导相关人员及部门朝着有利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方向去努力。
第二、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只有考核标准公平、考核过程公开、考核结果公正,才能保证考核的公信力和效果。
第三、确保考核的及时性。应根据考核规则及时进行考核,并及时根据考核结果对相关人员或部门给予激励(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以保证考核的作用和效果。
只有遵循考核驱动原则,才能在制度上保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得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支持,从而保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效果。
四、长短周期并重原则
长短周期并重原则,是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当同时重视长周期管理和短周期管理,不能有所偏废。
一方面,企业的知识产权成果通常以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为基础,这些创新往往并非一日之功,企业的很多知识产权事项的管理(例如专利布局、商标布局等)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必须重视长周期管理。另一方面,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很多具体事项(例如个案的专利挖掘、专利提交官方等)往往具有严格的时限要求,能否在短周期内及时完成往往会影响到事项的结果,因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必须重视短周期管理。于是,长短周期并重原则自然就成为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理性选择。
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而言,只有遵循长短周期并重原则,在放眼未来的同时立足现在,对需长期规划和运作的事项做好长周期管理,对需当期具体执行的事项做好短周期管理,才能切实做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保证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同时实现。
五、全IP原则
全IP原则,即“全知识产权原则”,是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当对知识产权的全部类别及业务类型、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全部企业经营活动、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全部流程进行管理。全IP原则是一种覆盖全业务、全嵌入、全流程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原则,包括如下内容:
5.1 全业务
全业务是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当覆盖知识产权的全部类别以及相应的全部业务类型。其中,知识产权的类别包括但不限于商标、专利、软件著作权、普通作品著作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域名、商号、企业字号、商品包装及装潢等。知识产权的业务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申请、知识产权布局、知识产权维护、知识产权资产储备与优化、资产运营与货币化、风险管理、一体化管理等。
5.2全流程
全流程是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当对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全部流程进行管理。全流程管理应当覆盖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的全过程,涉及到的流程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提案流程、专利申请流程、专利分析流程、专利诉讼流程、专利许可与转让流程、商标申请流程、商标复审流程、商标许可与转让流程、知识产权数据提供流程等。
5.3全嵌入
全嵌入是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当嵌入到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全部企业经营活动中,即应当对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全部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全嵌入包括知识产权管理的主流业务嵌入和辅助业务嵌入。
主流业务嵌入包括采购端嵌入、研发端嵌入、生产制造端嵌入、市场销售端嵌入等内容。其中,采购端嵌入包括但不限于要求供应商提供知识产权担保等。研发端嵌入包括但不限于设定专利产生目标、进行研发专利风险预警、开源软件风险管理等。生产制造端嵌入包括但不限于商标标识、专利标识等。市场销售端嵌入包括但不限于销售资料的知识产权风险审查、对知识产权担保进行限定等。
辅助业务嵌入包括人事制度嵌入、财务制度嵌入、行政制度嵌入、品牌制度嵌入等。其中,人事制度嵌入包括但不限于保密协议的签署与执行、竞业限制协议的签署与执行、人员流动的知识产权监控等。财务制度嵌入包括但不限于专利奖励的设定、专利奖金的发放等。行政制度嵌入包括但不限于外来人员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文件销毁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等。品牌制度嵌入包括但不限于品牌的商标化管理、品牌推广文件中的商标标示等。
遵循全IP原则,可以实现对企业知识产权相关全部事项的全面无死角管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预防因管理不全面带来的风险。
综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当遵循价值导向原则,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应当遵循宏观微观相结合原则,从而使管理更加科学和客观;应当遵循考核驱动原则,从而切实得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支持;应当遵循长短周期并重原则,从而保证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同时实现;应当遵循全IP原则,从而实现知识产权管理的全面无死角。